毛孩病了,家長應該知道的「3個安寧觀點」——金醫師讀最新文獻心得
最近讀一篇獸醫期刊,我覺很值得跟大家分享。
Practical Principles of Palliative Care in Veterinary Oncology: Alleviating the Suffering of the Animal, Owner, and Veterinarian
《獸醫腫瘤學安寧療護的實用原則:減輕動物、主人和獸醫的痛苦》
當毛孩生重病時,不只動物受苦,
照顧的家屬、甚至提供治療的獸醫師,也都在 Suffer。
從這篇文獻,我整理了三個自己的心得重點:
〈 觀點 1〉
「安寧,就是沒救了,只能準備安樂?」
緩和治療照護不是「最後的選擇」,而是「提早的選擇」
在毛孩確診腫瘤或慢性疾病時,
無論是家屬還是獸醫師,往往會把所有的心力放在「如何治療?」
但其實,我們可以思考另一個問題:「我們的毛孩,現在過得舒不舒服?」
緩和治療照護絕不等於放棄,而是把對「治癒」的關注,轉向另一個目標:
「如何讓毛孩的每一天更有品質」。
這篇2024年文獻指出,當毛孩確診重病時,
若能「提早考慮」,甚至立刻開始執行緩和治療與照護,
將能有效減少毛孩的疼痛與不適,讓生活過得更「安寧」
——能做的事,絕不只有延長壽命。
當毛孩生病時,不要只能問自己或獸醫師:「可以怎麼治療?」
還可以問問看:「有沒有更舒適的照護方式?」
在我的安寧諮詢中,我常看到有許多家屬不知道該如何作決定。
因為過往,我們面對腫瘤的治療或其他慢性疾病,
好像都只有 1 與 0 兩種選擇——沒有第三選項。
事實上,醫療進步飛快,更多的選項是存在的!
我們還有 0.9、0.5、0.3......值得考慮。
「緩和治療」在動物醫療上,是打破兩種極端的想法——
不過度積極,也不過度消極。
也就是說,「治療疾病」與「緩和照護」並不衝突。
關鍵是找到一個平衡點——
毛孩不會因為過度治療而痛苦,也不會因為放棄治療而沒有選擇。
當然,不是所有疾病都應該用緩和的方式,
有很多腫瘤的處境,是可以積極面對與治療的~
(就像我喜歡的外科——有機會切除腫瘤,絕對值得一拚)
我的建議:
在醫病溝通時,我們是否有同樣的「目標設定」——
早早開始將「緩和治療」納入討論呢?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〈 觀點 2 〉
「現在該討論的是毛孩的病情,不要談你個人的感受?」
家屬的情緒,也是一種需要被照顧的「痛」
這篇文獻提到一個重要概念:「預期性哀傷」。
也就是說,當我們知道毛孩病了,
心裡就已經開始難過、害怕,甚至感到無助。
因為內心開始產生一種「預期他即將要離開的模擬情境」。
這種心情,我想很多家屬應該都能理解……
有時候,照顧生病的毛孩並不只是「體力上的負擔」,更是「心理上的壓力」。
我們會焦慮:「到底要不要繼續治療?」
我們會內疚:「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?」
甚至在做出「最後決定」時,我們會有強烈的罪惡感。
焦慮、內疚、罪惡感.......這些家屬端的煎熬,
在醫療過程裡,卻很容易被忽略。
我們必須知道一件重要的事—— 飼主的情緒跟毛孩的狀態是互相影響的。
如果照顧者一直處在焦慮與自責裡——
那麼懂我們的毛孩,豈不會共感呢?
當我們談到「什麼是安寧治療?」希望獸醫師們也能開始學習聆聽。
讓我們對家屬說:「除了照顧生病的毛孩,也不忘記好好照顧自己。」
因為照顧者的內心,都需要有足夠的力量,才能夠陪伴毛孩走得更久,更好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〈 觀點 3 〉
「我一個人照顧他,有時覺得好孤單......」
不只是「一個人」,也許有「一個團隊」可以支持
過往的觀念是:生病的毛孩,獸醫師負責醫療,家屬負責照顧。
但其實最新的觀點與作法是:緩和治療與照護是一個「跨領域的團隊合作」,
除了獸醫師之外,家屬還有很多其他資源可以運用。
文獻指出,美國獸醫師已開始採用「跨領域的」緩和照護模式,
團隊成員可能包括:





這代表什麼呢?
代表——我們不是只能靠自己硬撐!
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專業,可以幫助我們「團隊作戰」,不要孤單面對。
就我所知,台灣目前也有專門幫助毛孩家屬的「輔導諮商」單位。
這些跨領域的專業,不但可以實際幫助家屬減輕內心的負擔,也可以讓整個治療的過程更加完善,這一塊是獸醫師們無法做到的。
(實際上獸醫師也沒學過這方面的專業啊~)
除此之外,「復健」專業也相當重要。
常常有家屬或學生問我——是否推薦「物理治療」、「中獸醫針灸復健」?非常推薦!
比起單單使用止痛藥,這些跨領域專業服務,在緩和治療照護的研究中,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【 金醫師總結 】
當毛孩病了,我常常聽到獸醫師說「沒有機會了」,飼主才要考慮安寧。
事實上,安寧緩和治療照護,該提供的是治癒疾病之外的「更多機會」
——讓毛孩和家屬都「過得更好的各種機會」。
安寧緩和治療照護不只是「最後一哩路」,而是「中間三哩路」。
提早的討論,提早的介入,可以讓毛孩生命後半場,更有品質。
還有,如果現在的你正在照顧一隻生病的老年毛孩,
請記得——這條路,不要一個人走。
不漏接金醫師的心得筆記,歡迎到這裡免費訂閱會員信:https://dr-kim.tw/courses/memb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