犬貓老年照護的四個反思:我從 FASAVA 大邱會議帶回的收穫
犬貓老年照護的四個反思:
我從 FASAVA 大邱會議帶回的收穫
你好,我是金醫師。
上個月,我到韓國大邱參與 2025 FASAVA 獸醫師年會,
並參加了一場很特別的圓桌會議。


這場由法國皇家 Royal Canin 邀請的會議,
聚集了來自亞洲各國的獸醫師,每一位都是特定領域的專科權威。
我們聚在一起,花了一整天時間,
並沒有探討某項尖端的外科手術或突破性的藥物,
而是回歸一個更根本、卻也更複雜的議題:健康老化(healthy aging in dogs & cats)

什麼是「健康老」?不只是「衰老」
在這場跨國界、跨專科的深度交流中,
我們從心臟科、腎臟科、腫瘤科到安寧緩和醫學等不同角度,
分享了彼此對於老年犬貓醫學的看法。
我把這段旅程整理成四個最常遇見的「老年迷思」,
希望我的收穫,也能成為大家的收穫~
反思一:
到底是「正常老化」還是「生病前兆」?
老不等於病:許多表現,都值得多一點關注
「醫生,牠就是老了嘛,
掉毛、變瘦、不愛動......都很正常。」
這是我們常常都會聽見的描述。
最近每次在診間裡聽到飼主這樣說,我都會問:
「你覺得『老』是一種病嗎?」
往往他們都會停下來,思考片刻。
事實上,許多過去被視為「自然衰老」的現象,
如今在獸醫學界看來,是可診斷、可治療的疾病前期徵兆。
2023年美國動物醫院協會(AAHA)發布的《老年犬貓照護準則》
(2023 AAHA Senior Care Guidelines for Dogs and Cats)
開宗明義把這句話寫在最面:
「衰老不是一種疾病」(Old age is not a disease.)
這句話真的很重要。
因為當我們把所有的症狀都歸咎於「老」,
就會錯過很多可以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的機會。
掉毛、體重下降、活動力變差......
這些有可能是甲狀腺問題、腎臟病、關節炎的早期徵兆,而不只是「自然老化」。
很多人會說「我的狗很老了」,
但事實上,世界上並不存在一種叫做「十二歲」的疾病。
一隻十二歲的狗,完全可能擁有健康的身體;
高齡,不必然與疾病劃上等號。
早期篩檢與積極介入,才是維持牠們生活品質的關鍵。
在會議中,我們達成的一個共識是:
未來的獸醫學必須先重新定義何謂「老」!
這樣,才能用更精確的醫學來幫助毛孩。
我們需要跳脫「年齡」這個單一數字的框架,
轉而關注生理功能與整體健康的實際狀態。
反思二:
你的毛孩,其實比你想像的更能夠「接受治療」
真正決定能不能治療的,不是「歲數」
另一個在動物醫院常聽見的描述是:
「醫師,我的狗狗已經十五歲了,
牙齒爛得很嚴重,感覺得出來很不舒服,
但因為牠太老了,我不敢讓牠麻醉⋯⋯」
我完全理解這種擔心。
麻醉聽起來就是一件有風險的事,更何況是年紀大的毛孩。
但在會議中,我們一致認為:
「年齡」不應該是決定能不能做某件事的唯一標準。
因為事實上,在臨床經驗裡,我們看到的狀況常常正好相反:
只要功能狀態允許,高齡動物一樣可以接受必要的醫療。
有些十三歲的貓,心肺功能比十歲的貓還好;
有些十五歲的狗,只要其他器官功能正常,完全可以承受麻醉,完成必要的齒科治療。
也就是說:重點不是「幾歲」,而是「身體狀況如何」。
我曾經治療過一隻十六歲的老狗,
因為嚴重的牙周病,痛到不願意吃東西,整個生活品質都受影響。
經過詳細的術前評估,發現牠的心臟、腎臟功能都還不錯,於是家屬決定進行齒科治療。
手術後,牠重新開始享受食物,精神也變好了,又多陪伴家人好幾年。
所以,不要因為「年紀大」就放棄治療的可能性。
高齡不是拒絕治療的理由。
我們的目標是延長「舒服的日子」。

反思三:
「願意吃就好?」
——真正影響牠老後生活品質的,是營養
老年犬貓的營養需求,與年輕時完全不同
這是我在會議中最大的收穫。
來自不同專科的獸醫師們,不約而同地提到:
「營養管理」是控制老年疾病的關鍵。
很多飼主覺得,只要毛孩願意吃、吃得下,就代表營養夠了。
但其實,老年動物的營養需求跟年輕時完全不同。
牠們的代謝變慢了、消化吸收能力變差了、肌肉量也在流失(這叫作「肌少症」),
同時可能還有腎臟病、心臟病、關節炎等慢性疾病。
這時候,我們需要更精準地調整飲食:
- 蛋白質的「質」比「量」更重要
- 磷和鈉要控制,保護腎臟和心臟
- 補充omega-3脂肪酸,減少發炎
- 抗氧化劑可以延緩老化
- 水分攝取要足夠,尤其是貓咪
舉例來說:一隻早期腎臟病的老貓,
如果能調整飲食中的蛋白質品質和磷含量,可以有效延緩腎功能惡化的速度。
而一隻有關節炎的老狗,適當補充軟骨素和 Omega-3,可以減輕疼痛,讓牠走路走得更舒服。
更重要的是,
營養介入往往是最溫和、副作用最少,卻也最容易被低估的治療方式。
它不需要打針、不需要吃一堆藥,
卻能從根本上支持身體的修復與平衡。
對於很多不適合或不願意接受積極治療的老年毛孩來說,
營養管理是一條兼顧效果與生活品質的路。
「吃得下」不是目標,
「吃得對」才是讓牠舒服到最後的關鍵。
反思四:
「年齡是沉重的負擔」——其實你有選擇
光譜式照護(Spectrum of Care):不是「要全部做」或「什麼都不做」
「我的經濟能力有限,會不會對不起牠?」
「如果沒做最先進的治療,我是不是不夠愛牠?」
談到老年動物的照護,許多飼主心中最大的壓力源自於對未知的恐懼
——對病情的未知,也對費用的未知。
在會議中,我們討論了不同國家的飼主面對老年照護時的困境:
歐美的飼主常常因為費用問題而放棄治療;
日本、韓國、泰國的飼主則傾向讓毛孩在家自然離世,很少選擇安樂死;
而澳洲、紐西蘭的飼主,有時會因為經濟壓力,提早結束治療。
每個選擇背後,都有說不出的無奈。
但我想告訴大家:醫療選擇不是只能「全部做」或「什麼都不做」。

在會議中,我提出了「光譜式照護」(Spectrum of Care)的概念。
(或稱「分級照護」(Tiered Care))
簡單來說,就是在維持醫療品質的前提下,提供從基礎到理想的不同選項,
讓飼主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、價值觀和期望,選擇最適合的方案。
這種做法絕非醫療降級!
而是提供「情境化」的照護方案。
透過與飼主坦誠溝通,
獸醫師可以清晰地解釋不同選項的利弊、風險與預期效果,
從而賦予飼主完整的決策權,
讓他們能在自身能力範圍內,為寵物做出最好的選擇。
這就像買車一樣:
有人選擇頂級配備的車款,
也有人選擇功能實用、價格實惠的基本款。
兩者都能安全地把你從A點送到B點,只是舒適度和附加功能不同。
醫療也是如此,
我們可以在「最高標準」之外,提供同樣有效、但更具彈性的替代方案。
希望每一位飼主都能擁有一種安心:
每個選項,雖有利弊,但都是盡力。
不要因為擔心費用,就完全放棄就醫。
也不要因為選擇了基礎方案,就覺得自己虧欠了毛孩。
你的能力範圍,都是愛的給予。
最後想說的話
從大邱回來後,我反覆在想——
這場會議帶給我的,不只是最新的醫學共識,
而是一種重新看待「老」的方式。
老,是一段值得被好好陪伴的旅程。
有陪伴,就有「健康老」的可能。
願我們一起努力,
讓毛孩的老年,不只是「衰老」,
而是被理解、被支持的「健康老」。
金醫師
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,歡迎分享給需要的朋友。
如果你正在陪伴老年毛孩,也歡迎在粉專留言區分享你的經驗和困惑,我們一起學習。


(圖說一:我在大邱過得非常......有營養)
(圖說二:吃得好,都是為了我的老年生活品質 XDDD )
再多讀一篇吧!
0 留言